第三章

更新时间:2025-04-16 08:09作者:韦小鸨阅读量:3
    所谓庶吉士,虽说也在翰林院供职,但未入流,且无专辖的公务,所以实质算是翰林院的实习生。
    
      三年后还得考试,成绩合格,才能当上翰林院正式员工,不合格的就得去地方任职,或是去各部院当个小小的主事,都是从基层做起。
    
      韩皎不想去当地方官,潜规则太多,还要跟各色人等打交道,不适合他。
    
      反而在翰林院当实习生轻松许多,有大把的闲暇时间,让他学习四书五经。
    
      二甲第九名的神童,还需要学习四书五经吗?
    
      原主不需要,韩皎很需要,因为他对原主的记忆很模糊。
    
      他虽然熟悉原主日常生活中的言辞习惯,却记不清原主具体学习过什么。
    
      就好像他对这里的家人非常熟悉,却又想不起小时候具体发生过什么。
    
      如果拼命回忆,他可以从身体里捕捉原主的记忆,但这么做之后,长达三五个时辰,韩皎会陷入一种混沌木讷的状态,分不清自己和原主的身份,甚至记不起自己上一世的记忆。
    
      这让他毛骨悚然。
    
      难道彻底想起原主的所有记忆,他就会变成原主本人?
    
      会不会忘记上一世的一切,包括原著内容?
    
      韩皎担心失去自我,也不想失去对剧情的掌控,所以试了几次后,再也没有强行捕捉原主的记忆。
    
      至于四书五经,就只能从头学起。
    
      成为庶吉士,给他带来了很大的便利,他可以泡在翰林院的文牍房看书。
    
      相当于每天蹲在图书馆,这倒跟他的大学生活节奏挺相似。
    
      可惜现实不如他想像中自在,身为实习生,时不时会被翰林院的正式工们喊去搭把手。
    
      多数是誊抄文书之类的活计,倒也不难,原主的身体记忆没有丧失,一手小楷写得灵动潇洒,让韩皎深受翰林院大佬们的赏识。
    
      跟那些抱团排挤韩皎的进士们不同,不少翰林院的正式工很喜欢韩皎。
    
      一是因为韩皎名声在外、前途无量,二是因为韩皎年纪小,翰林院的正式员工,大多都是能给韩皎当爹的年纪,对韩皎这样的少年人,有种天然的亲切感——可以当儿子使唤。
    
      所以不少大佬爱翻韩皎的牌子,可把那位爱跟他作对的戏精眼睛看红了。
    
      戏精名叫陈元桥,字初通,年方二十二,若不是韩皎这位神童抢风头,他可算是今年最年轻的进士,也难怪他每次看见韩皎,就跟被欠了八百吊钱似的。
    
      此时,陈元桥正坐在文牍房最中央的位置,跟其他庶吉士吹嘘自己昨日被翰林院侍讲夸赞了学识人品。
    
      翰林院侍讲虽只是正六品官职,但平日要给皇子们授课,运气好了,没准会被储君看中,成为未来皇帝的老师,依照国朝惯例,很多内阁大臣,都是从太子老师这一职位发迹的。
    
      或许是昨日跟着侍讲大人打杂时,得了一两句赞赏类的客套话,陈元桥此
    
    

热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