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6章 命常风暂代南镇抚使职权(五千字)

更新时间:2025-03-06 20:25作者:七宝琉璃阅读量:3
    大同军情紧急。弘治帝却丝毫不慌张。
    
      因为一个人已经带着陕甘边军赶往了大同增援。此人就是成化朝第一名将,现任三边总制,王越。
    
      王越的军事才能不亚于兵部尚书马文升。
    
      当初汪直失势,王越吃了瓜落,被免职。后经怀恩举荐,弘治帝重新启用他为三边总制,掌朝廷在西北的十万边军。
    
      另外,弘治帝已经跟诸将拟定好了计划。由马文升率三万京营兵增援大同。
    
      两路援军前去大同,小王子很难破边入寇。
    
      大明的敌人不仅在明处,也在暗处。
    
      弘治帝调兵遣将的同时,锦衣卫南镇抚司也在跟鞑靼细作斗法。
    
      京城之中生活了大约三万蒙古人。
    
      太祖爷时曾颁诏「四海之内皆一家。凡留居华夏土地,拥护大明皇帝之人,无论蒙汉,皆大明子民!」
    
      洪武、永乐两朝,有许多蒙籍官员为朝廷效力。譬如洪武朝的将领观童就是蒙古人。
    
      靖难名将,同庆侯火真是蒙古人。随太宗数次远征草原的恭顺侯吴允诚也是蒙古人。
    
      蒙人后裔在京城中已繁衍了数代。他们虽有着蒙人长相,却穿汉衣,说汉话。
    
     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。在大明京城中见到蒙古人,就像后世在广州见到黑人一般稀松平常。
    
      京城里蒙人的聚居地在南城广安门附近的「达官营」。达官,鞑官也。
    
      这些年,鞑靼部往京城派遣了大批细作,混入达官营潜伏,刺探大明情报。
    
      暗战一直在打。
    
      当然,这场暗战一直是南镇抚司负责的。与北镇抚司的常风无关。
    
      弘治元年二月十六夜。
    
      南镇抚使廖凡勇府邸。
    
      廖凡勇正在书楼中整理大同方面的耳目汇集上来的情报。
    
      今夜会有一个达官营内的暗桩会来书楼,向他禀报一桩天大的机密。
    
      如今锦衣卫中最得势的是常风。廖凡勇却对常风不以为然。
    
      二十多年来,锦衣卫里得宠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。今日还是皇帝身边的红人,或许明日就会变成阶下囚。
    
      但无论谁掌权,都离不开他老廖。因为老廖专管对外军情十五年,经营着一张硕大的情报网。
    
      情报网的隐秘特性,决定了为数众多的暗桩身份,只有廖凡勇一人知晓。
    
      如果廖凡勇失势或死亡,这张情报网顿时就会灰飞烟灭。
    
      流水的指挥使,铁打的南镇抚使。这句话并不夸张。
    
      与此同时,达官营。
    
      一个蒙古长相的汉子正在街道上走着。此人名叫观恭,是廖凡勇手下的暗桩,一直潜伏在达官营。他在锦衣卫中职试百户。
    
      往上数五代,他的老祖正是太祖爷宠臣,蒙籍降将观童。
    
      观恭刚刚掌握了一桩天大的机密。需要及时禀报廖凡勇。
    
      他路过一家炙羊肉的摊子,听到几个蒙人正在闲聊。
    
      一个瘦子说:「我想娶一个汉家女人。汉家女人长得白啊。」
    
      一个胖
    
    

热门评论